感覺處理特質及感覺調節障礙: 提到感覺統合,可能你也會聽過聽覺敏感、尋求刺激、觸覺防禦 (Tactile Defensiveness)、重力 不安全(Gravitational Insecurity) 等字眼,這些情況都和感覺處理的特質有關。 了解孩子感覺處理的特質是感覺統合評估中不可缺少的部份,亦是了解感覺統合問題的第一步。 每個人有七個不同的感覺系統(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口腔感覺、嗅覺),感官在接收到刺激後,腦部會因應其大小、強弱、性質作出即時的篩選、過濾和判別是否要注意、要 逃走或要準備戰鬥(Flight/fright/fight response)。有趣的是相同的感覺刺激,每個人的感受及 反應也有不同。 不同的感覺系統按照它們對感覺刺激的感受調節作出適應性的反應

「何謂感覺統合治療?」 ,從而可以歸納出三種感覺處理特質,分別為過敏、過弱及尋求。

1. 感覺過敏特質 (Sensory Over-Responsiveness, SOR) 過敏的感覺處理系統對感覺刺激反應過大,感覺刺激好像經過放大鏡被放大了,

這個反應可以是:

1a.察覺反應過敏,例如 :容易分心、在意別人察覺不到的轉變及細微的刺激。

1b.過量反應過敏: - 退縮、畏懼、抗拒、逃避 - 興奮、大笑 - 尋求使自己放鬆/ 舒服的感覺刺激 - 製造刺激以蓋過令自己不舒服的刺激 感覺過敏的行為例子

1. 避免接觸手指畫顏料、黏性的物件、泥沙、黏土、泥漿、膠水或其他「亂糟糟」、「笠黐 黐」、「滑潺潺」等的東西

2. 對穿著新衣服的感覺,表現困惱;或需要剪走衣領後標籤

3. 害怕移動 (如:上落樓梯、盪鞦韆、玩搖搖板、溜滑梯或使用其他遊樂場設施)

4. 對某些光線,(如:閃動的光、光管、光暗轉變)感到困擾,會較多眨眼、眯眼、哭叫、閉眼等

5. 對日常環境的聲音 (如:冷氣機、吸塵機、風筒、沖厠) 感到困擾

6. 對大的聲浪有負面的反應,如:逃跑、哭、掩耳、發脾氣

7. 容易被某些聲音嚇倒,而這些聲音不會令其他同齡的小朋友產生困惱

8. 容易被背景雜音(如:汽車引擎、空調、雪櫃或光管)所分心

9. 對於某些食物的味道或氣味,容易產生作嘔的反應

10. 抗拒刷牙

11. 抗拒某些質地、味道或溫度的食物

 

2. 感覺過弱特質 (Low Registration / Sensory Under-Responsiveness, SUR) 反應過弱的感覺處理系統,常常會對感覺刺激表現得沒有反應,或反應緩慢,感覺刺激好像經過聚 焦鏡被縮小了。 感覺過弱的行為例子

1. 手腳弄髒了也不察覺

2. 進行活動時不懂調節力度 (如:握著鉛筆或匙羮不夠牢固或過度用力、大力步行、猛力關門、 大力觸摸寵物)

3. 容易不自覺地碰撞到其他小朋友或物件 4. 跌倒時欠缺保護反應 5. 聽力正常,但好像聽不到你的說話 6. 不察覺唇上/臉上的口水或食物 7. 似乎忽略或未能察覺在牙縫間的食物

 

3. 感覺尋求特質 (Sensory Seeking/ Craving, SS/C) 尋求刺激的感覺處理系統,喜歡主動在生活中尋找得到感覺刺激的機會。尋求頻密、大量,而有變 化的刺激,並樂在其中。這也是一種聚焦鏡的反應,感覺刺激被縮小了,但跟過弱反應不同的是, 孩子會主動尋求多些及強些的刺激。

感覺尋求的行為例子

1. 尋求各種動態活動 (如:要求大人幫他旋轉、坐旋轉木馬、玩遊樂場中會動的設施)

2. 喜歡觸摸別人或物件(如:頭髮、衣物質地、不平伏的表面)

3. 有強烈的意慾去做以下活動:推擠、拉扯、舉起、跳躍

4. 比起同年齡的小朋友,較為喜歡觀看物體旋轉或移動

5. 喜歡重複地開關電燈掣,以尋求光暗的轉變

6. 喜歡重複又重複地製造某些聲音 (如:常常沖厠)

7. 喜歡不斷地說話或發出聲音 (如:咿咿哦哦)

8. 比起其他小朋友,較常咀嚼玩具、衣服或其他物件

9. 喜歡嚐試、嗅或舔人或物件(如:膠水、顏料)的味道 以上三種的特質可以以不同的組合出現在七個感覺系統中。每個人的特質也有所不 同,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遊玩、與人相處就不算是障礙。 *前庭覺的感受器位於內耳,它的作用是感受身體的移動及頭部的轉動和傾側 本體覺又名肌肉關節感覺,感受器位於肌肉、筋腱、關節及靭帶,透過肌肉的伸展,筋腱及靭帶的 拉扯,從而感受關節屈曲、伸展的角度及肌肉的力度

何謂感覺統合治療? 最近在不同地方也會聽到「感覺統合」(下稱感統)這個名詞,有些地方把它看成一種運動,大量重 覆練習指定的動作;有些地方則把它看成為一切有關感官的活動,把任何要牽涉五官的遊戲都視作 感統活動。然而以上兩者都不是感統的原創人艾以施博士(Dr. A. Jean Ayres)所說的感覺統合。 到底甚麼是感覺統合呢?又怎樣才是正統的感覺統合治療呢? 要了解感覺統合先要知道感覺訊息的處理過程,此過程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處理過程而絕大部分都是中腦 (Mid-brain)、延腦 (Medulla oblongata)、及小腦 (Cerebellum) 的工作,是不需經過思考,亦不應需要刻意專注才能做得到的。 例如:一般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刻意不理會冷氣機的聲音,亦不需要刻意專心走路以免跌倒。 感覺統合 (Sensory Integration) 又稱感覺處理 (Sensory processing) 此名源於艾以施博士 (Dr. A. Jean Ayres)的感覺統合理論。

艾以施博士的理論有幾個重點:

1.我不怪, 只是不一樣 - 反應是為了適應! 適應性反應 (Adaptive Response): 當能夠有效且恰當地統合不同的感覺訊息,就自然能做出恰當的適應性反應;相反就會做出不太 有效/ 或其他人看起來怪異的適應性行為。例如:有些孩子會以大叫或不停說話來蓋過其他聲 音,以應付他在嘈雜環境下的不安。有些孩子會突然離開坐位,奔跑或跳動以避開鄰坐同學的觸 碰。故此,我們常常看成沒有原因、奇怪、突然出現的行為問題,對孩子來說是大有原因及自然 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1.接收感覺訊息

2a. 調節

2b. 辨別/比較

2c. 分類/分析 /比較

3.適應性反應

4.回饋

1. 我不怪,只是不一樣 - 反應是為了適應! I’m not odd, just we’re different !

 

 

2.我是可以進步的! 大腦的可塑性 (Brain Plasticity): 大腦在任何成長階段都是可塑的。可塑就是指神經元的接駁重組,使感覺訊息更有系統及準確地 傳遞及統合。小時候可塑性較大,亦較快會見到它的轉變。長大後則需要較多的時間。故此肌肉 力量的訓練並非感覺統合訓練的主要目標。

 

 

3.好玩是進步的催化劑! 玩耍及遊戲促進內在動力 (Play and Inner Drive): 每個孩子也有內在的動力及自然的取向去玩。當動力來自孩子自己時,我們就可以看出孩子需要 甚麼及怎樣的刺激。例如:同在一個公園玩耍,尋求刺激的會在鞦韆上不斷尋求強烈的搖盪。反 應過敏的則會在活動中,嘗試尋找方法讓自己有安全感。故此運動式地重覆練習並非艾以施博士 的原意。

 

4.我要挑戰自己! 恰到好處的挑戰 (Just Right Challenge): 恰到好處的挑戰是讓孩子在挑戰中成功的關鍵。難度太低的就不是挑戰,難度太高就會挫敗,或 會令孩子變得退縮。孩子是從成功的經驗中感受到自己的感覺可以怎樣協助他們成功。而所謂的 恰到好處,既要從孩子的能力出發,亦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即孩子的喜惡及對自己能力的估 計。挑戰可以是多方面,亦可以是單一方面的,如:姿勢控制、動作計劃、眼球控制、兩側協調 等等。一般的小組遊戲或自由玩耍,並不能隨時因應孩子的表現調較難易度,因應孩子的情緒反 應而給予自我調節的策略,故此這些活動較難做到艾以施博士的感覺統合理論裡所談及的恰到好 處的挑戰。 

arrow
arrow

    小勇士運動体能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