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孩子運動量太少,其中,父母缺少引導是原因之一。我居家常設置一些大人小孩都可以玩的運動器材,也很常帶著孩子做一些體能活動,更在意孩子所在的環境,有沒有適當的場合可以讓孩子紓解身心。
我本身不是陽光男孩,也偶有痛風,並不適合太激烈的運動。但是自己只要心情一浮躁,我盡可能起來走動,不讓它累積。我在思考上遇到瓶頸,也很習慣活動筋骨、做做簡單的家事,常有靈光一現,又回去工作的事發生。運動好處多多,也能提升孩子的認知表現,但不限於全身流汗的激烈運動。
3歲以上,一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下)
我的孩子該挑哪一類的運動?
學前常見的發展問題,不外乎是動作不協調、情緒調節差、人際互動差、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好動或發展遲緩等,其實由上述運動的好處中,我們就能知道運動對這些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忙。但運動有好多種,到底哪種運動最適合呢?在此我提供一些簡單的原則,給您參考:
★情緒調節差的孩子:
要改善孩子情緒行為的問題,最適當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例如追逐跑跳,但不致於讓體力耗竭。在從事靜態學習或上課前運動個15分鐘,能有效提升接下來的學習效率。
運動項目:如律動、游泳、騎單車、跳繩、球類等。
★注意力不集中及好動的孩子:
這類孩子往往是由於大腦衝動抑制的能力不好,因此除了有氧運動提升注意力外,運動的內容也應包括有衝動抑制的遊戲,動靜態活動交替,且男女生所需要的運動強度是不同的。
孩子需要運動,不只為了促進身體的發展,也為了刺激大腦的發展。
愈來愈多研究結果顯示,0~5歲這個成長階段,將深深影響將來的健康、幸福與成就。
在學齡前這段黃金時間,運動能刺激腦幹,提供能量、熱情和動機,
還能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改變我們既定的自我概念,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
孩子需要適當的運動與均衡營養的飲食,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聰明的頭腦也同時能避免肥胖的困擾。
【關於健康】
倒立的五大好處!
人體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經常伴隨著一些疾病的產生,偶爾帶著孩子倒立,健康多更多,分享倒立的五大好處:
一、可以放鬆緊張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二、增加腦部的供氧量,強化孩子的專注力
三、改善器官的下垂,防止靜脈曲張
四、強化體能、增加平衡感、協調性
五、改善脊椎側彎以及椎間盤壓力不均的狀況
「幼兒體操的好處」
小兒神經科醫師 劉建宏
Duncan從小就是個動作比較不靈俐,且敏感謹慎的孩子;身為小兒神經科醫師的父親而言,當然知道"運動"對這個小孩的未來,有多麼重要的影響性。經過多方面的評估,覺得「幼兒體操」,對Duncan而言應是最佳的選擇,因此,在他三歲多時,他就展開了他的「體操人生」,一直到現在,他已經七歲了,還是在「體操界」,繼續翻滾中......現在的Duncan,是個體力充沛(雖然本質上還是個懶小孩^^),且穩定性高的小孩,天真開朗與陽光,通常是大家對他的一致印象。
為什麼我會選擇「幼兒體操」作為小孩運動的起始點呢?!其實是有原因的。根據科學研究論文分析,有以下的好處:
1. 幼童於 2-5 歲時正值動作技能基礎發展時期,這正是學習體操的最佳時機,此階段所學習到的動作既能將會運用到成年並持續到年老。
你的孩子,有以下的功課症候群嗎?
ˇ在書桌前總是坐不到十分鐘,就想要聽音樂、吃東西、聊天
ˇ作業這寫一點、那寫一點,但每樣都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
ˇ總是能發現比寫作業更有趣的事情,注意力就隨之游移
你的孩子,有以下的功課症候群嗎?
ˇ在書桌前總是坐不到十分鐘,就想要聽音樂、吃東西、聊天
ˇ作業這寫一點、那寫一點,但每樣都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
ˇ總是能發現比寫作業更有趣的事情,注意力就隨之游移
3歲以上,一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下)
我的孩子該挑哪一類的運動?
學前常見的發展問題,不外乎是動作不協調、情緒調節差、人際互動差、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好動或發展遲緩等,其實由上述運動的好處中,我們就能知道運動對這些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忙。但運動有好多種,到底哪種運動最適合呢?在此我提供一些簡單的原則,給您參考:
★情緒調節差的孩子:
要改善孩子情緒行為的問題,最適當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例如追逐跑跳,但不致於讓體力耗竭。在從事靜態學習或上課前運動個15分鐘,能有效提升接下來的學習效率。
運動項目:如律動、游泳、騎單車、跳繩、球類等。
★注意力不集中及好動的孩子:
這類孩子往往是由於大腦衝動抑制的能力不好,因此除了有氧運動提升注意力外,運動的內容也應包括有衝動抑制的遊戲,動靜態活動交替,且男女生所需要的運動強度是不同的。
3歲以上,一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上)
最近,孩子要上幼稚園,很多朋友很好奇我怎麼選幼兒園?其實,我是個不太觀察硬體設施及教材的爸爸,但我非常重視園方所提供的「生活作息表」裡,是不是每天都有讓孩子動一動的時間,如律動、體操、感統、戶外遊戲等。因為足夠的運動量,能幫助專注力及情緒發展,跟孩子能不能快快樂樂的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我在《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就提到了智能的發展,跟身體活動的發展有很大的關連,幼兒需要有助大腦發展的中高強度運動。
許多歐美國家提出相關研究,六歲前的孩子,每天應該要累積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此類的運動孩子從事時會喘、會流汗、心跳加快,但不至於激烈到無法對話),其中應該包括結構化及非結構化的活動。
而在臺灣「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也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至少累積3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而且一週至少應累積150分鐘。根據我的臨床觀察,其實在都市的孩子,很難達到這樣的運動量。
我常常替家長分析孩子整週的活動量,發現現在的幼兒參與很多學齡前的課程,卻忽略了非結構化的活動(例如同儕間的嬉戲、戶外活動、親子打鬧遊戲、球類遊戲等),所以我常鼓勵家長,不管是對大腦學習或身體活動,都應該給孩子一些空白的時間。
★運動量夠,就不會發脾氣
說到運動對幼兒的益處,大家就會想到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促進體能發展。但其實運動的益處不只這樣,目前已經有許多的文獻證實,運動對幼兒有相當多的好處。就生理方面,運動可以增進孩子的體適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險、避免肥胖、增強抵抗力,讓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從事日常生活活動以及維持健康。
到美國三個月,我們每天在戶外玩,梓瑜還是想上課,問了幾位小朋友有哪些活動,發現大家也都在上體操,就帶小孩去看看體操教室了(一堆獎杯還有奧運的),上課小孩人數之多真是讓我嘆為觀止,沒想到連霈源1歲多也能上課,梓瑜看到一堆姐姐們走平衡木.跳馬鞍,當場就想衝進去上課。
國情的不同,體操就是體操,除了上課前10分鐘熱身跟下課前5分鐘的跳舞活動每週不同,再來就是一樣的設備,不停的練。整間教室同時段,大大小小的小孩各自練習,一班5.6個小孩也只有一個教練,一歲多也是翻跟斗。
梓瑜的第一堂下課,教練有特別詢問是否有上過體操,因為她的動作非常標準,而且完全沒有害怕或是抗拒,只是更讓教練驚訝的是....她根本聽不懂英文,哈哈哈,語言完全沒有影響梓瑜對體操的熱愛,她還是非常期待上課。霈源更是開心,他終於可以上體操了!運動是開心的事情,這次還有朋友的小孩上的體操是“馬術體操”,一整個聽起來就又是好好玩的課,希望孩子大了台灣也能有了。
兩邊上下來,小勇士運動体能館的教練們還真是非常小心謹慎,每堂課還有特別的主題練習,還要安撫照顧每個孩子,他們還真是教練兼幼兒老師,某個程度上小勇士還教紀律跟規範,剛好讓沒上幼兒園的兩個小孩更能瞭解團體活動(要不然很多親子課根本就是小孩個跑個的,牙齒塗氟跟溝隙封填時,醫生一開始很擔心沒上幼兒園的小孩聽不懂指令)。
接觸體操一年,很棒的一個活動,非常安全的教室,教練也讓梓瑜念念不忘,在美國還要跟人介紹台灣的kiki老師。對小小孩來說,除了體操專業,他們也非常需要耐心跟愛心的老師。專業非常重要,畢竟運動就要避免運動傷害阿!
小勇士運動体能館(幼兒兒童體操體能)